欧盟成品钻石进口新规延至2026年生效,G7框架下全球钻石溯源体系调整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将成品钻石(Polished Diamonds)进口溯源强制要求的实施时间从原定的2025年3月推迟至2026年1月1日,此举标志着G7国家构建全球钻石监管体系的进程进入战略缓冲期。此次调整在维持毛坯钻石溯源要求不变的同时,为占全球钻石加工量90%的印度等产业枢纽提供了关键转型窗口。
双轨制监管凸显执行复杂度
根据最新修订,毛坯钻石(欧盟商品编码7102 10 00、7102 31 00)仍将按计划于2025年3月1日起执行《欧盟理事会第2368/2002号条例》,进口商须提供包含开采地声明的认证文件,并依据《第833/2014号条例》排除俄罗斯来源。而成品钻石(编码7102 39 00)的"非俄证明"提交要求则获18个月宽限期,企业需在2026年前建立覆盖开采、加工全链条的溯源系统。
产业链博弈下的战略妥协
欧盟当局在声明中坦言,推迟实施源于"构建可靠溯源系统的复杂性",需持续与G7成员国及第三方国家协调治理框架。此举被视作对印度钻石加工业的重大政策让步,否则其苏拉特钻石加工中心恐需投入数亿美元升级溯源基础设施。印度宝石与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GJEPC)主席Kirit Bhansali表示:"延期决定印证了印度政府与行业组织的联合游说成效,为维系全球加工中心地位争取到宝贵时间。"
行业分析指出,溯源系统的核心难点在于穿透多层中间商的混合来源进行追溯。目前G7主导的区块链验证平台正在试运行,但如何将安特卫普、迪拜、孟买等交易中心的历史库存纳入监管仍是待解课题。欧盟承诺在过渡期内提供技术援助,推动钻石"数字护照"与现有金伯利进程证书系统对接。
地缘政治重塑钻石贸易版图
自2023年G7对俄实施制裁以来,全球钻石贸易流发生结构性转变。据贝恩咨询数据,俄罗斯阿尔罗萨公司(Alrosa)原占全球毛坯钻供应量的30%,其被排除出主流交易体系后,安哥拉、加拿大等产地份额显著提升。此次欧盟政策调整,或将加速全球成品钻石市场洗牌,具备溯源能力的企业有望抢占合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