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强化钻石进口溯源要求:四月起须申报源头产地

当全球钻石贸易的透明度之争愈演愈烈,美国正以更严苛的规则为这场博弈划定边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1月23日发布的《贸易用户信息通告》显示,自今年4月起,所有通过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申报入境的钻石进口商,均需明确标注钻石的采矿来源国。这一举措被视作对俄罗斯制裁框架的关键补丁——自2024年9月1日以来,美国已全面禁止进口重量达0.5克拉及以上的俄罗斯非工业钻石,而新规将进一步收紧监管链条。

 

根据通告,进口商在提交报关数据时,“采矿来源地”将成为必填项,但CBP未明确要求提供地质证据或界定规则适用的克拉范围。这一模糊性引发行业讨论:有分析认为,政府或借此保留灵活执法空间,以应对复杂供应链中的“漂白”风险。不过,不含钻石的珠宝进口商可豁免此项申报,仅需声明产品“不含俄罗斯原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与拜登政府2023年的行政令一脉相承。该行政令旨在升级对俄制裁体系,而此次细则的落地,则是对2024年10月草案的最终回应。彼时,政府曾就“如何界定与追踪钻石来源”向行业征求意见,如今答案浮出水面:强化进口商自我认证责任,同时以技术系统(ACE)为监管抓手。

 

CBP同步发布的17条“问答指南”进一步透露政策逻辑。除钻石外,文件还涉及对俄海产品的限制细节,显示出美国在多领域挤压俄罗斯贸易通道的决心。然而,钻石行业的挑战尤为特殊: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使来源追溯困难重重,而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崛起更模糊了“天然”与“人工”的界限。

 

“这不是单纯的合规问题,而是一场关于信任重建的竞赛。”一位匿名行业顾问评论称。当前,G7国家力推的“钻石可追溯系统”因技术与政策争议进展迟缓,美国的单边行动或许意在倒逼国际协作。但对于依赖复杂跨境交易的珠宝企业而言,新规意味着成本攀升与合规风险——尤其在采矿国标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进口商可能陷入“自证清白”的困境。

 

随着4月生效日期的临近,钻石行业的焦虑正在转化为行动。部分大型经销商已着手升级溯源系统,而中小型企业则担忧技术门槛将挤压生存空间。这场由地缘政治驱动的监管风暴,是否真能如美国政府所愿“精准打击俄罗斯钻石”?答案或许将隐藏在未来的贸易数据与执法案例中。

 

本消息源自Rapaport报道。

伙伴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创建时间:2025-02-02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