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集团与嘉能可集团探讨潜在合并事宜
两大矿业巨头的背景
力拓是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与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必和必拓(BHP)一样,市值均超过1000亿美元。截至1月16日,力拓的股票市值为1030亿美元,而嘉能可的市值则为550亿美元。嘉能可曾在2023年试图收购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Teck Resources),但最终未能成功。
合并的潜在焦点——铜业务
此次力拓与嘉能可的合并探讨主要围绕铜业务展开。铜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大宗商品,其市场前景广阔。若力拓与嘉能可合并,其铜产量将与必和必拓相媲美。嘉能可2024年的铜产量指导目标约为100万吨,而力拓的上限目标为72万吨。
两家公司的并购历史
这并非嘉能可首次成为矿业并购的焦点。2014年,嘉能可在时任首席执行官伊万·格拉斯伯格(Ivan Glasenberg)的领导下,曾试图与力拓合并,但遭到了力拓的迅速拒绝。此前,嘉能可在2009年通过收购斯特拉塔(Xstrata)扩充了其庞大的矿业资产组合,该收购案更像是一场敌意收购而非平等合并。
力拓的并购记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力拓以38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铝业公司(Alcan),支付了高达65%的溢价。然而,随着市场周期的转变,与Alcan相关的资产减值在随后几年膨胀至令人震惊的250亿美元。此外,2008年必和必拓曾试图收购力拓,但由于多国监管机构的反对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必和必拓放弃了这笔1160亿美元的交易。
矿业巨头面临的困境
此次合并传闻正值矿业传统五大巨头——必和必拓、力拓、嘉能可、淡水河谷(Vale)和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面临困境之际。这些公司历史悠久,部分公司甚至已有上百年历史。据Mining.com的Top 50排名显示,2024年这五大巨头合计价值缩水25.3%,即1197亿美元,其主要商品——铜和铁矿石市场均出现下滑。2024年底美元的强势进一步加剧了损失(因为Mining.com的Top 50排名是根据美元市值表现而非本地货币股价变化来衡量的)。
在过去,这些大型多元化矿业公司一直占据着排名的前五位,得益于其庞大的资产组合,涵盖多个地区的多种大宗商品。如今,这些曾经的矿业巨头在总指数中的占比已不到28%,低于2022年底的38%。淡水河谷是2024年排名中表现最差的公司,全年下跌44.9%,再加上雷亚尔去年下跌22%,其市场表现更加糟糕。淡水河谷的市值曾在2022年短暂超过1000亿美元,如今已降至377亿美元,并且跌出了前十的位置,被印尼的新兴矿业公司Amman Mineral所取代。英美资源集团虽然不再是前十公司,但却是唯一一家在2024年实现正增长的老牌矿业公司,去年增加了55亿美元,涨幅为18.1%。
铁矿石与铜的市场现状
嘉能可不开采铁矿石,但铁矿石曾是矿业五大巨头的现金牛,随着中国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铁矿石价格曾一度接近每吨200美元。2011年,铁矿石为矿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厚利润,当年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和英美资源集团分别从钢铁原材料中获得了240亿、230亿、150亿和110亿美元的“意外之财”。如今,钢铁原材料价格重回两位数,而中国建筑行业的低迷以及供应过剩的威胁,使得市场对铁矿石的前景并不乐观。
铜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似乎有望为矿业五大巨头带来丰厚利润,但涨势很快便失去了动力。随着英美资源集团的铜业务收购案告吹,必和必拓开始转向有机增长,计划在世界上最大的铜矿——埃斯康迪达(Escondida)上投资高达100亿美元。力拓则受益于必和必拓对其墨尔本邻居在埃斯康迪达持有的30%股份的积极开发,而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Resolution铜项目则因许可问题陷入困境。蒙古的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铜矿扩建的长期斗争似乎也已达到稳定状态,但力拓的多元化投资倾向和机会主义投资风格依然如故。2024年,力拓花费67亿美元投资锂业务,恰逢其在塞尔维亚的Jadar项目获得一线生机,但该项目是否能够投产仍存在争议,就像锂的前景一样不明朗。嘉能可去年终于获得了泰克资源的一部分,但最终只能以6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的冶金煤业务。
未来展望
随着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形势愈发严峻,嘉能可的贸易业务或许开始产生现金流。这家瑞士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航行,而这是许多公司不愿涉足的领域,它或许也希望避免拉斯班巴斯(Las Bambas)效应。淡水河谷的基础金属分拆上市前景似乎越来越渺茫,目前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此外,为发展该业务所承诺的250亿至300亿美元的支出似乎过于奢侈,因为铜和镍的中期前景并不乐观。
矿业的老牌巨头们亟需强有力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困境。一份新报告详细说明了过去十年矿业行业投资者回报不佳,尤其是大型多元化公司未能适应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