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茨瓦纳陷钻石困局: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挑战
继戴比尔斯(De Beers)和阿尔罗萨(Alrosa)共同表示将“持续采用灵活的销售政策”之后,Okavango(简称ODC,博茨瓦纳国有钻石毛坯交易公司)宣布“再次取消看货会和拍卖会(12月)”,主要原因是“市场状况不佳”。
在短短一个月前,ODC还在“寻求3亿美元信贷额度”以采购更多的钻石毛坯,但现如今突然取消新一轮的销售,这个举动在业内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
African Business 随后于昨天(9月24日)发表了题为 《钻石并不恒久远》(Diamonds Aren't Forever)的文章,描述了博茨瓦纳过去几十年在经济上“过度依赖天然钻石”带来的利弊。
客观地讲,从1967年发现钻石矿开始,博茨瓦纳逐步成为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现如今85%的出口收入依赖钻石开采,确实让这个国家在市场逆风面前显得比较脆弱。
加上基建方面的落后(如一半电力需要从南非进口)、农业发展不平衡、公共部门阻碍经济多元化等问题(注:上述问题为国际媒体表述,未经证实),博茨瓦纳的经济出现明显放缓,2024年GDP预计仅增长1%左右。
这些在国家层面出现的问题,不是靠 Lucara 连续挖出两颗“千克拉级别”的毛坯能掩盖得了的。相信马西西(博茨瓦纳总统)在镜头前表演过后,还是会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国家是不是对钻石行业的依赖太重了。
African Business 在文章中提到,博茨瓦纳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了数十年来经济过度依赖钻石开采业所带来的问题。目前该国“并不缺乏多元化的经济项目”,因此“必须让其他产业快速崛起”。也许这次大选,正好能为博茨瓦纳的经济带来一些新的希望。

▲ 截至2024年9月21日的天然钻石毛坯价格曲线。图源:Paul Zimnisky
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假如博茨瓦纳在经济上不再那么依靠天然钻石的话,这对于天然钻石行业未来的发展,是否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呢?
我们查阅了近期出现的相关资讯,发现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天然钻石行业的上游,是一个综合的、跨越全球的经济和政治体系。因此博茨瓦纳的经济格局变化,并不会对天然钻石行业形成过大的影响。
无论非洲各资源国(如博茨瓦纳、安哥拉、南非等),还是产量最大的俄罗斯(尽管目前受制裁限制),或者是加拿大、澳大利亚那样的“后起之秀”,其背后的政治力量都不会允许毛坯价值出现太大的波动(如上图)。
与此同时,商业寡头们也不会容忍需求端的长期低迷。如戴比尔斯和Tanishq合作在印度市场推广天然钻石、和周大福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广天然钻石等,都是比较积极的信号。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行为能带来多大的市场效应,但相比之前“沉默的二十年”而言,巨头现在至少是在做事。
目前唯一的疑点似乎就是中国市场。国际上都在猜测中国钻石市场的复苏节奏,但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除去经济环境之外,消费意识的变化也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问题。
近期在深圳水贝出差时,我们听到了“天然钻石批发贸易基本停摆”的传言。即使是证书货的贸易,今年萎缩程度也超过了50%,并且“应该不止50%”。原因也很简单:
需求下降,导致零售店接连关闭,所以零售商已经暂时不需要天然钻石的货了。
作为佐证,我们查阅了香港方面5-7月的钻石贸易额数据(含进口和出口,8月数据尚未公布),发现每个月的同比降幅都在23%-29%之间。
卖不动,这就是现实。
因此,在中国钻石需求出现“腰斩”的同时,天然钻石行业只能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类似印度这样的国家,大力扶植当地的零售企业(尤其是一线销售人员),希望能像2008-2009年开发中国市场那样,让更多的印度民众青睐天然钻石产品。
只不过,和08/09年不一样的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培育钻石这类产品,并且印度正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CVD培育钻石生产国。因此现在能否像十五年前那样顺利破局,真的很难讲。
天凉好个秋。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本文封面图为Ai工具绘制,无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