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钻石需求腰斩,行业未来取决于经济环境和人心

 
 
 

分析师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在昨天为GJEPC撰写的分析文章中表示:“全球第二大钻石市场——中国的(天然钻石)需求,在2024年(至今)下降了50%左右。”

他的数据佐证,部分来自像周大福这样的零售巨头,如周大福店铺净变化情况(如下图1),以及在其官网上披露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状况(如下图2) 等等。

▲ 图源:周大福、GJEPC

 

周生生的状况也是类似,如果单看内地的运营情况(如下图),可以毫不意外地发现,今年上半年的回落是很明显的。

 

▲ 图源:周生生

 

以上都是大零售商的业绩表现,体现的是中国消费者对珠宝首饰的需求情况。

如果将目光转移至“中游批发-下游零售”这个阶段,在“牛鞭效应”的作用下,就出现了文首所说的“下降50%”。

“印度也许已经因此跃升为了全球第二大钻石消费市场,占比仅为‘低两位数’。”

当然,这只是一种估计,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作为佐证。中国钻石零售市场的构成比较复杂,有些事情很难理清楚,但市场下滑是钻石行业无法避讳的现实。


 

 


 

需求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如经济环境低迷、消费者意识转型、日元汇率波动导致部分人群出境消费、黄金价格飙升等等,这在金尼斯基的文章中都有所提及。

这是否意味着天然钻石行业从此一蹶不振了呢?其实也难讲,因为业内巨头的营销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如戴比尔斯和周大福在五月达成的推广合作,就有可能在终端市场引发新一轮的积极的市场反应。

并且,钻石行业是否能够复苏,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经济环境。国际舆论在表示“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放缓”的同时,依然无法对未来持笃定的态度。换句话讲,就是咱们国家的经济环境,不是“分析师们”可以轻易下结论的。金尼斯基在撰写文章时,也透露出了这种不确定的态度。

 

最后一个问题:培育钻石在其中的影响有多大?

客观的讲,培育钻石对市场意识和市场格局的冲击是不小的,但当一个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的时候,这种冲击就可能会变得有限,两类产品也会更加和谐的发展。

Signet在最近发布的第二财季报告中表示(截图如下):该季度集团出现亏损1亿美元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婚庆市场复苏缓慢和大环境产生的压力,而其中在线上平台价值明显缩水的那一部分,培育钻石的定价问题只是一个“小得多的”因素。

▲ 图源:Signet

 

不过,部分国际媒体却对此有另一种诠释,如JCK在9月13日的文章中引用了Drosos(Signet CEO)的话说,培育钻石产品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不过定价的下跌对集团的线上平台(BlueNile 和 James Allen)有“更实质性的影响”(more material impact)

我们对上述两种表述持保留态度,并同时披露给业内伙伴作为参考。

 

总而言之,天然钻石行业现在确实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中国市场是否能够复苏,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经济环境当然是关键,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更能决定复苏与否的,或许还是人心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本文封面图为Ai工具绘制,无任何商业用途

 

伙伴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创建时间:2024-09-17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