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布制裁俄罗斯钻石的细节,点燃业内疑虑情绪

 

 

早在欧盟表示准备进一步制裁俄罗斯钻石之前,国际媒体就针对这个情况进行过大量的讨论。印度方面曾经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反对派认为“制裁将对印度钻石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支持派觉得“这种影响微乎其微”。WFDB(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原则上支持制裁行为,但对于如何从技术上进行保障,以及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单一的入口“(single-entry point)问题存在质疑。

 

 

 

制裁的细节

1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制裁的细节:

1)G7集团将于2024年1月1日禁止直接进口“俄罗斯开采、加工或生产的非工业钻石”。

作为G7制裁政策一部分,欧盟方面将与之保持一致。这意味着从此时间节点开始,俄罗斯将无法直接向安特卫普出售钻石。

2)从3月1日起禁止进口“在俄罗斯开采、但在其他国家切割抛光”的钻石。此前这类商品可以豁免,如今这一豁免将被取消。

言下之意,即使俄罗斯毛坯在印度经过切磨“改造”后,也将无法进入G7势力范围的终端市场。

注:欧盟官方登记处的一份说明称,3月份开始的禁令适用于超过1克拉的裸钻,9月份将降至0.5克拉。

3)从9月1日开始,该禁令将扩张至俄罗斯生产的培育钻石、成品珠宝以及钟表。

4)为了执行上述禁令,G7集团内部将建立一套“基于可追溯性的验证和认证机制”,进口商需要“证明钻石不是在俄罗斯开采、加工或生产的”。不过目前这份声明中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认证能被接受。

 

 

 

业内的疑虑

从国际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发现人们对“扩张至钟表”的决策感到有些意外。比如美国珠宝警戒委员会(JVC)法律顾问 Sara Yood 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禁令本身是可以接受的,但不知道镶嵌在珠宝或手表中的钻石是否会有尺寸限制。

另外,作为行业中游核心国家的印度坚持认为,制裁行为应当更加灵活,因为这个行业充满了“多样性”。GJEPC主席Vipul Shah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组织“对宣布的限制实施时间表并不满意”。

至于上述第四点,即建立“认证机制”,以及欧盟和G7在考虑的“单一入口点”的做法,WFDB觉得不妥,因为这样会引起供应链成本的上升,从而对天然钻石行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这样一来,想在G7市场销售钻石的公司,都必须在那里开办事处了。”

相比之下,更应该允许其他钻石交易中心自行检查和注册。”

注:Rapaport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想法,马丁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认为这种审核机制对中小型企业不利。

 

 

 

强悍的俄罗斯

俄罗斯以强悍的态度回应了这种制裁行为,表示“将毫不费力地绕过欧盟最新一轮的制裁”。

俄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在外访期间表示:“我们只需将销售转移到其他地区。我确信这不会给那些实施这些制裁的人带来任何好处。”

俄罗斯外交部更是认为,这是一种“不友好的、非法的制裁行为”,“孤立俄罗斯经济的尝试会惨遭失败”。

作为全球钻石产量占比30%的国家,这么表态确实是有底气的。

坦言之,钻石行业不能没有俄罗斯。

 

 

 

分析师的意见

Avi Krawitz在离开Rapaport之后一直以独立分析师的身份工作,他的观点也许相对公立一些。

Avi认为,从今年前九个月的表现来看,俄罗斯向比利时输出的钻石确实少了一大块(-76%),但是向印度的输出却基本与去年同期是持平的(如上图,蓝色为比利时进口的俄罗斯钻石总值,桔色为印度)

因此,在执行禁令之后,也许比利时会进一步减少(甚至真的取消)从俄罗斯进口钻石及毛坯,但印度方面大概率依旧会保持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最近剪彩开业的苏拉特钻交所或将起到一些作用。

至于最终是否会在裸钻层面混售到欧美,进口商们会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不得而知。

另外,有人在评论区问Avi有关迪拜的情况,Avi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数据。从我们的角度观察,迪拜一直以来都处于中立的位置,且和全球各钻石交易市场都有往来,加上Ahmed Bin Sulayem“争做世界第一”的野心,他们大概率是不会放弃俄罗斯钻石的。

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

 

 

 

天然钻石的道德污点

最后我们在国际媒体上还看到了一种观点,认为制裁俄罗斯钻石会“给天然钻石行业画上道德污点”。

表达这类观点的大多是媒体人(其中一部分在俄罗斯)。他们认为,制裁会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假如俄罗斯钻石真的被定义为“血钻”(如比利时首相德克罗所说),那就意味着全球30%的天然钻石都是不道德的。

对于口口声声强调“道德性”、“可持续发展”的天然钻石行业而言,制裁仿佛就是一柄悬在头上的剑,随时可能掉下来把自己劈成两半。

另外,按这个趋势发展的话,以后欧美方面是否会认为,接纳俄罗斯钻石的中立国家(如中国、印度、阿联酋等)就是不道德的呢?

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认知,正在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们的想法

最后说说我们的观点。

首先,天然钻石行业,本就是一个人为控制力很强的行业,一百多年来从没变过。

无论是上游企业的限供,还是中游(印度)的自发性停购,抑或是类似NDC那样的组织对所谓价值问题的反复强调,加上戴比尔斯豪掷2000万美元做营销,以及西方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等等,都体现了天然钻石行业强大的、持久的人为控制力。

其次,针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是政治属性极强的行为,但具体实施中将存在很多困难。制裁的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如果强行为之,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就是弊大于利。

第三,钻石行业的道德问题,是营销的一部分,是稳定和扩大市场的需要。因此,不值得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

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尤其是产业链下游的从业者而言,“mind your own business”,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伙伴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创建时间:2023-12-20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