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发展下游市场,是成为世界第一的关键

 
发稿时间:2020年12月14日

 

只要是关注《钻石观察》超过一个月的小伙伴,肯定能明白我对培育钻石的感情。之前后台曾经收到一位做天然钻石的小伙伴私信,问:天然钻石现在的市场占比依旧超过了90%,培育钻石的未来会怎样?

 

这个问题其实问得蛮尖锐的,我也听得出其中的情绪,所以当时我并没有想好怎么回复他。在这里给这位小伙伴道个歉的同时,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两个事实

 

事实一:培育钻石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有的小伙伴会觉得不舒服,认为这是“钻石”呀,为啥就是“高科技产品”呢?这么说会不会概念就变了呢?但是我个人觉得,即使是天然钻石,也是离不开高科技“加持”的产品。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高科技的进步、介入和支持,天然钻石行业就不可能往前发展。不然你可以看看Sarine这家科技公司对钻石行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我几乎在每一篇提及Sarine的文章中,都会表达自己对这家科技公司的敬意,今天也不例外。

 

现代社会,如果离开了高科技,几乎任何行业都会止步不前。所以,把培育钻石说成“高科技产品”,是褒义,而非贬低。

 

事实二:相比天然钻石而言,培育钻石的一大优势就是便宜。

 

说“便宜”,也不是贬低,而是阐明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便宜”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成本的逐步下降,二是没有经历垄断模式的锤炼。

 

没错,我觉得上面说的第二条理由更重要,甚至是培育钻石天生的优势。我们不能否认戴比尔斯(De Beers)曾经的垄断行为给天然钻石行业带来的“秩序”,也不能否认它给行业带来的麻烦。显而易见的是,垄断模式终究是会破碎的,这是一种客观的规律,而非对任何一家公司的批判。

 

戴比尔斯在那个阶段执行垄断政策是个错误吗?绝对不是。不但不是错误,甚至还是一个企业应有的、充满智慧的战略思考。今天在诸侯纷争如此激烈的天然钻石领域,我们已经看不到“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当我们回顾那个“唯我独尊”的年代时,还是要保持冷静和客观。

 

培育钻石的高科技属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新进入者的增加、科技的进步,都对降低成本有推动作用。(相对)便宜,就是培育钻石迅速拓展市场的利器。

 

 

价值到底是什么?

 

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奢侈品”的概念会发生重大转变。它将不再是一类产品,而是一种思维、一种创新模式。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产品的价值将不仅限于产品本身,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意识”的反馈结果。

 

这种意识,可以理解为“认同感”,或者“需求”。从我个人角度讲,我更同意“需求决定价值”这种说法。

 

事实上,如果回顾百余年来天然钻石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创造需求、满足需求、超越需求的过程。如果你看过11月28日的那篇有关奥本海默家族的文章,就会知道“需求”是多么的重要。怎样在十年内将占比不到20%的市场需求急速提升至80%,这是需要相当缜密的布局的。

 

奥本海默正是看到了下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缜密的布局,才能一口“吞掉”当时已经控制了上游的戴比尔斯。

 

时至今日,无论你觉得钻石是不是一场营销骗局,都不得不承认在下游做好布局的重要性。

 

中国做得怎样?

 

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种偏颇的言论:中国的培育钻石已经世界第一。

 

为什么说它偏颇?两个原因:

(1)产量占比第一,不等于行业重要性就一定是第一;

(2)下游市场的需求,最终将决定整个行业的兴衰。

 

这两点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样本可以参考。即使是已经垄断了上游,最终也得依靠下游才能托得起来。现在虽然培育钻石“三巨头”都在中国,但有谁在大规模、有战略地布局下游市场?咱们做的培育钻石毛坯,基本都卖到了印度和比利时,然后由他们切成成品钻输送到以美国为主的下游市场(这里暂且不谈工业应用领域)。试想一下,未来的培育钻石市场会掌握在谁手里呢?

 

为什么戴比尔斯会推出Lightbox、建了新厂,还切进了BlueNile?

为什么Diamond Foundry会推出VRAI?

为什么ALTR会开始布局Lovemonster?

为什么Signet在猛推培育钻?

为什么连施华洛世奇都开始零售培育钻?

 

种种迹象都表明,凡是想做得大、做得长远的公司,都会尽快布局终端零售。

 

而如果埋头生产、忽视零售,就如同当年戴比尔斯被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收购之前一样,是有些危险的。

 

需求决定价值,市场决定地位。

 

所以不要盲目自大地认为,咱的产量世界第一,就是全球老大哥了。今后要比的是,哪儿的市场需求是第一。只有需求达到第一了,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

 

Timing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Lightbox和VRAI都没有正式进入中国?他们有De Beers和Diamond Foundry做背书,难道看不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吗?

 

这应该是timing(时机)的问题。

 

Timing这个东西,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这里我不想多评论。只不过我认为,现代社会的timing,和一百多年前的timing不一样了。因为现代社会信息散播的速度更快、人类思维的范围更广,所以“timing”究竟有没有到,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市场教育这种事儿,做早了就会成为“垫背的”,不做就可能失去先机。但有谁知道究竟是“早”还是“不早”呢?有人说,现在很多老百姓连啥是莫桑石都搞不明白,这就推出培育钻零售品牌?太早了吧。但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很多老百姓”本身就是一个误解。与其说是“很多老百姓”,不如说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和键盘侠,它们出于圈流量的需要制造了各种烟雾弹,摆出个性十足却贻笑大方的pose,像小丑一样搏人一笑。它们不是客户,只是终将被时代沉淀的渣滓。

 

真正对钻石/珠宝有需求的年轻人,必定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他们好学且开放,对新事物、高科技充满好奇和追求。这些人才是我们应当真诚面对和善待的群体。如果忽视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会让他们在迷茫中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会让中国市场再次落后于欧美。等你觉得“timing到了”的时候,其实“timing已经过了”。

 

也许一些大公司会认为,等那些小鱼小虾折腾够了咱再出手也不迟,到时候可以一家家吃掉。但在信息发展如此快速的今天,“小鱼小虾”的成长模式不同了。到时候你真能吃得掉吗?哪怕你有“I make you an offer you can't refuse”(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提议)的实力,你也未必有吃掉人家的机会。

 

再说几句

 

所以,今天在中国市场拼搏的那些培育钻石品牌,无论是不是国人自己的,都值得尊重。它们看似一群“小鱼小虾”,却拥有非常辉煌的未来,因为它们抓住了行业的本质。

 

以上内容为我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应当不是巧合。

 

钻石观察

 

伙伴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创建时间:2022-07-20 13:43